欢迎光临中国创投在线官网!
当前位置:首页>>每日资讯>>金融

交银人寿青岛分公司:看懂适当性管理守护保险金融权益

发布时间:2025-09-18 16:48:38 阅读量:323392

  2025年金融知识宣传周聚焦 “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”,金融交易里,适当性管理是守护我们钱袋子的关键防线。今天通过真实案例,带大家看透它的重要性!

  案例一:  保本高收益  背后的陷阱

  王阿姨退休后想理财,去X银行咨询时,客户经理热情推荐:“这款理财产品,年化收益4%,还保本,特别适合您!” 王阿姨被 “保本高收益” 吸引,没细问就买了。结果半年后,产品净值大跌,本金亏损。

  适当性管理视角: X 银行违规在哪?

  - 未精准评估:没深入了解王阿姨风险承受力(退休老人通常保守),就推荐高风险产品;

  - 信息没讲透:“保本” 是误导!理财产品收益波动大,银行没如实披露风险,违反适当性管理中 “充分揭示风险、准确传递产品信息” 要求。

  案例二: 跟风买  网红基金  亏到崩溃

  大学生小李看财经博主推荐 “网红基金”,宣称 “年轻人就要买高收益产品”。小李没工作、积蓄少,却跟风投入全部生活费。没想到市场波动,基金暴跌,生活费亏大半。

  适当性管理视角:违规点清晰!

  - 机构(某经代公司)未履行义务:没评估小李风险承受力(学生群体风险承受力低,且金融知识不足);

  - 产品错配:高风险基金与小李 “抗风险能力弱、资金少” 明显不匹配,违反 “产品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适配” 原则。

  案例三: 老人买高风险保险,理赔难又亏本金

  65岁赵大爷去银行存钱,柜员推荐 “理财型保险”:“存5年,收益比定期高,还能保健康!” 赵大爷没听清 “需长期持有、中途退保损失大”,就签字。后来急需用钱想退保,发现本金亏了,生病理赔也因 “不符合条款” 被拒。

  适当性管理视角:这些违规不能忍!

  - 未特殊关注:对65岁以上老人销售高风险产品,没履行 “特别注意义务”,如延长考虑时间、详细讲解条款;

  - 信息隐瞒:没说清保险 “长期锁定期、理赔条件”,违反 “全面、准确披露产品信息” 等要求。

  - 混淆概念:混淆保险产品与其他金融理财产品描述,如“存” “本金” “定期”,将保险产品与存款进行片面比较,如“收益比定期高”。

  这些案例里,违规金融机构都没做好  适当性管理 ”——  没评估客户、没说清风险、没匹配产品。

  作为金融消费者,咱们要:

       买产品前,主动要  风险测评 ,确认自己能承受;

       听到  保本高收益  别冲动,追问  风险在哪?

       签字前,一定看清合同条款,尤其是  风险提示  部分!

      金融知识宣传周,看透这些案例,今后遇到金融产品,多拿  适当性管理  当  照妖镜 ,守护好自己的权益,让金融真正  助力美好生活